剝皮魚到大家手上的時候,都已經白拋拋剝完皮的模樣,趁剝皮魚又進港,趕快照一張來給大家看一下他原本的樣貌,順便來到猩弟的說魚時間,來!(音樂下)
這尾黑黑灰灰又長長的剝皮魚,就是我們台灣海域最常出現的一種剝皮魚,台語俗稱『白達仔』,日文是『薄葉剝皮』,魚身外皮就像一層細砂紙,摸起粗絲粗絲的,肚子的下方沒有腹鰭,胸鰭很短很短,所以在海裡游泳的樣子才那麼呆萌,另外,不要看剝皮魚嘴巴那麼小,那個口中可是長了很硬的牙齒,方便用來把小蝦、小蟹和貝殼咬碎進食。
如果去日本,吃到的剝皮魚如果有點貴,那有可能是身體比較三角比較短的剝皮竹,魚體比較小魚肉比較細緻會切得很薄很薄吃生魚片,另外還有兩種馬面剝皮和黑達仔也是很常被食用的海魚。
而這個時候若能飛過去,在超市可能就會看到剝皮魚的魚肝,秋天到冬天的時候魚肝就會變大變白,這時正美味啊~反之,春天夏天,魚肝就會變紅變小,是不是好神奇!
全世界剝皮魚種類大概有102種,在台灣的海域有26種左右,但不是每種剝皮魚的魚肉和魚肝都能吃,有些有劇毒,不可品嚐!
然後,白達仔全身的魚肉脂肪含量很低(肝脂肪含量高),是我們這些賢惠又要顧身材主婦(夫)最佳飯菜魚的選擇喔!
#吃剝皮魚也要懂剝皮魚
#知魚煮魚愛上吃魚
#猩弟說魚
剝完皮好白啊